《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
《穆斯林的葬礼》我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是在讲葬礼有关的,结果葬礼这个词就没出现过几次。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韩子奇,由他引出了梁冰玉,梁君璧等人。韩子奇他来到梁亦清身边时他才十几岁,他因为打碎了梁亦清的玉碗,他为了赔偿所以留下了。当他和师傅完成《郑和下西洋》这件玉雕后,梁亦清却“无常”了。之后蒲老板向韩子奇讨回他师傅生前问蒲老板借的钱,韩子奇为了帮师傅还债就和蒲老板走了,自那时起梁君璧就和韩子奇反目成仇,在铺老板那他认识了沙蒙?亨特,在他的帮助下韩子奇回到了博雅宅后向梁君璧说明了情况,这时梁君璧才知道韩子奇当时的苦衷,之后便与韩子奇结了婚,之后便有了天星。韩子奇重振“奇珍斋”不久,就举行了“览玉盛会”韩子奇也因此获得了“玉王”的称号。几个月后日本人打进了中国,沙蒙?亨特准备回英国,韩子奇和梁冰玉也随着他去了,在英国梁冰玉考上了牛津大学在那也得到了沙蒙?亨特家人的热情款待可是好景不长,纳粹派飞机来攻打英国,他们全都躲进了地下室,之后韩子奇和梁冰玉也有了星月,这使韩子奇不敢回去了。她鼓起勇气回到家中,遭到了璧儿的破口大骂,之后梁冰玉带着新月回来璧儿看了更火,玉儿不愿被璧儿骂就撇下新月自己一个人走了,几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博雅”宅,结果谁都看不到了。
在这本书中具有双性的人就是韩子奇。在一开始,梁亦清为了雕琢一件《郑和航海图》,将生命作为代价。这个时候,韩子奇为了感谢梁亦清的收留之恩,为了师父未竟的事业,他韩子奇什么都豁出去了,于是毅然走进了蒲老板家的大门。这该要何等的勇气!然而在后来,随着玉儿与韩子奇的关系,当韩子奇从英国回来时,以前那个正义刚强的韩子奇好象也在战争中死去了,代替而起的则是一个在妻子面前低声下气、忍气吞声的韩子奇。所以我认为,韩子奇应该是包容了懦弱的刚强,因为在一开始他是刚强的,充满斗志的,然而从英国回来后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懦弱的韩子奇,所以他也就成为了那个最有双面性的人。
书中最最让人揪心的是楚雁潮为新月试坑的那一段,他用手掌将穹顶和三面墙壁抹平,把那些坑坑洼洼都抹平;他仔细的抚摸着地面,把土块和石子都捡走,把碎土铺平,按实,不能有任何一点儿坎坷影响新月的安息。从这一段中我看到了楚雁潮对新月的死感到遗憾,因为他没有在新月生前见她最后一面,对新月的不舍。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些美好的东西甚至可以超越种族和宗教,幻想总是美好的,可现实总是残酷的!
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和“月”作为线索贯穿《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在跳跃的时间中缓缓地讲着故事,在爱与被爱中来回: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大约远在公元七世纪,一群群头上缠着白布的中亚和西亚商人,追寻传说中东方帝国的繁华,辗转数千里,来到东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让他们从此停留。岁月流转,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了。在千年的历史中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对于这个民族本觉陌生,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在一个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这本书带着我与一个穆斯林家庭一起,走过时代长河中的许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韩子齐嗜玉如命,战乱年代,为了保护自己的藏玉,他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他抛下妻儿,远渡重洋。仿佛命运的作弄,在异国他乡,他与妻子的妹妹梁冰玉走到了一起。战争结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国,带着爱情结晶女儿韩新月。他的妻子纵有再多的委屈,面对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面对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怎么可能让自己没有丈夫,让儿子没有父亲?只有梁冰玉知道,这个家是容不下她了。于是,韩新月便失去了亲生母亲的陪伴。韩新月委屈,不解,为什么照片上的妈妈看着那么慈祥,而现实中的妈妈,却是那么的陌生……随着新月的长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渐渐落幕,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又在上演。
韩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丽,聪明,善良。与一个女孩的所有的赞美词汇都可以加在她身上而毫不夸张。她爱她的家,却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妈妈的争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妈妈的盛气凌人,她更不明白妈妈看到她似的眼里偶尔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与楚雁潮的爱情美好而又坎坷,却被无常的生命,斩断了所有的梦想……
在新月离去多年之后,远走异国他乡,做了一辈子如无根飘萍的梁冰玉回来了。这个不被人承认的妻子和母亲,为了寻找遗失的亲情,为了寻找日思夜想的女儿,踏着自己的'痛苦急切地回来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见到的和不愿见到的却都已被岁月带走。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结构形式,单数章节写“玉”,双数章节写“月”。玉,象征着财富和地位,“玉”的章节写是主人公韩子奇从易卜拉欣成为一代“玉王”的艰难历程;月,象征着纯洁、善良,写的是韩子奇的女儿新月和楚雁潮凄美动人的爱情。
两个世界被一道无形的大门所分割,却又不得不重逢。读者刚刚在这个世界读到动情处,这一章节却完了,轮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整理好情绪,重新投入另一个世界,也带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读。这种交替式的叙述带给人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读者就这么跟着霍达,仿佛穿梭在一条两面墙壁在上演两条命运线的细长胡同中,当走到尽头时,胸中是一股硬实的填在心头,挥之难去的忧伤。
今天,我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我了解了穆斯林的文化,也长了知识。
这本书讲述了三代人命运的沉浮。
师傅梁亦清死后,徒弟韩子奇独自挑起大梁,完成师傅未雕完的玉,并娶了师傅的女儿梁君碧。之后他们有了韩天星。可是,因为当时战乱,韩子奇只好带着玉和妹妹梁冰玉去了英国,可回来时却多了一个小孩子,韩新月。姐姐看到后逼得妹妹远走他乡,新月也成为她的女儿。而冰玉却成为新月的“小姨”。
时光荏苒,天星和新月都渐渐长大了。天星去挣钱了,并娶了新月的同学陈淑彦。而新月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燕大,认识并喜欢上了自己的老师楚雁潮。这一切,应该是最好的结局。可命运总是不尽人意。韩子奇突然住院了,家人都闻声赶来,可是新月因为承受不住,也病倒了,而且医生说她没多少时间了,这对全家人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可最后又有什么办法?她得的可是风湿性心脏病,心脏二尖瓣闭锁啊!命运为何如此残忍,夺取了一个十八岁少女的命,这是人生中美好的年龄啊!而新月死后不久,韩子奇也走了。“玉王”从此也消失了。
几年之后,冰玉回来了。可惜的是她再也见不到她的“侄女”了………
这个结尾引人深思,为什么主人公会落到这般田地?平常我们总在怨天尤人。但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掌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规划我们自己的人生!
早在三周前就看完了这本书——《穆斯林的葬礼》,当时看完后心里感觉很沉重,让我无从下笔,所以,直到今天才写下这篇读后感。想到书中讲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心里还是很难平静下来。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自己亲自看过之后,我深深表示赞同,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
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韩新月的命运和与楚雁潮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一本厚厚的书,承载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感情,《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
穆斯林的葬礼架构倒很宏大宏大,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三代人六十年来的坎坷浮沉,穿插五四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还算是是一部波澜壮阔。但是我感觉里边关于人物的描写不是特别丰满。韩子奇如何靠智商和情商发家写的并不多,还有就是韩天星他小时候是一个爱骑大马的孩子,长大后变成那个样子的。也并没有太多交代。还有就是楚雁潮在新月临死前的那些话我感觉有点不真实啊,可能太纯情了吧。
我个人感觉里边构造最丰满的人物是韩太太,她虽然算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我认为她不是一个坏人。她的行为,语言心理之类的挺符合逻辑的。对于韩子奇和韩冰玉结合我只能说应该合情理吧,毕竟他们经历了战争。
当然也有好的,例如玉的知识,还有里边体现的很少的穆斯林的文化,他里边写了三场葬礼。但是我感觉这本书可惜了这么宏大的背景和这么有气势的书名了,和我之前看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单薄了一些。
书里一直强调穆斯林回族的规矩习俗,但是感觉这不是主线,好像若有若无。我觉得这书主要是讲穆斯林背景下的矛盾与冲突,冲突最多。新月和楚、冰玉和君璧、冰玉和洋人的儿子、韩子奇和冰玉君璧、蒲寿昌和博雅斋。
讽刺更多吧,穆斯林的规矩那么多,他们都是虔诚的信徒。虽然不想打破规矩还是让规矩面目全非。这里面有无奈和心酸,也有动荡的背景的束缚。反过来一想也说得通,如果不是在穆斯林背景下,好多事情顺理成章。
我想不通最后冰玉为什么要回来,带着希望见自己想见的人还是终于要勇敢面对还是始终放不下亲人?到最后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还是什么?
玉损、玉残、玉碎,一条玉的历史长河,承载着三代人的恩怨情仇。初读此书,只记得被楚雁潮对韩新月的那份真情感动得不能自已,再读此书,又多了几份思考与感悟。
梁亦清,沉着稳重,对玉的热爱超越了所有,让他甘愿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玉,沿着玉的长河去追寻内心向往的生活,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才让他在名与利的诱惑中不至于迷失自我。他本可以借一技之长去追逐名与利,却身处闹市心自宁,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他因郑和与他同是回族人而答应制作郑和下西洋的雕塑却不计回报,体现了他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更体现了他对信仰的那份执念与尊敬。他为玉而生,为玉而亡,将毕生心血寄托于那件郑和下西洋的工艺品上,却未曾料到落得玉亡人亡,但在我看来他是光荣的,他将一生献给自己所喜爱之事,是幸福的,他的一生是值得赞扬的,是值得被尊敬的。
此书中经常提及韩新月和她"母亲"梁君璧的关系不和,她百般阻挠楚雁潮和韩新月的爱情。有读者可能会因此而讨厌梁君璧,会责备她对韩新月的冷若冰霜,冷言冷语。但在我看来,她能将韩新月抚养成人已经仁至义尽,毕竟新月是她丈夫和她妹妹的女儿,每每看到新月,都会想起丈夫和妹妹的背叛,都会让她内心备受折磨,叫她怎能对新月微笑以对呢?她之所以反对楚雁潮和韩新月之间的事,也是因为她是一个从小深受宗教信仰影响的人,她无法接受回汉通婚,所以拒绝了楚雁潮对韩新月的追求,这也让楚雁潮和韩新月的爱情之路更波折。
本书的男主人公,梁亦清的接班人,是一个性格较为丰满的人物,读完此书后,对他既有爱又有恨。爱是因为他对韩新月那份无私的爱能让韩新月弥补一部分缺乏母爱的痛,也是因为他的保护与宠爱,才让韩新月生活得无忧无虑。也感谢他对韩新月教育的支持,才让新月在大学收获了老师对她无私的照料与关爱。恨是因为他追名逐利、勾心斗角,更恨的是他从小就欺骗了收养他、教育他的那个去麦加朝觐的圣人,这不仅是对身边人的欺骗,更是对自己内心的欺骗,是对信仰的欺骗。背负一生的谎言也让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在临死前的坦白,虽让他放下了一生的重担,但他的内心是充满了恐惧和担忧的,他希望妻子能原谅他、理解他,怕妻子会因此怨恨他,他也怕他去世后没人能像他那样细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女儿新月了。他死前精神上的痛苦要远远大于生理痛苦。他与他师父梁亦清相反,梁亦清虽生前过得清贫平凡,死后却无怨无憾,受人尊敬,而韩子奇生前勾心斗角,享尽繁华,但却背负着恐惧与遗憾而亡。对比两人的一生,我们更需要的是梁亦清那般平静淡雅之心,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让我久久都无法释怀,也是本书最悲情的是楚雁潮与韩新月凄楚唯美的爱情。韩新月,名如其人,她纯洁善良,乖巧乐观,她本该幸福地过完一生,却背负着常人无法接受的悲痛。她在最美的年纪离去本就令人心痛,却还要在生前接受病痛的折磨,新月之死使我悲痛入骨。在新月短暂的一生中,她极其渴望母爱,却无法如愿以偿,在死前都未能见她亲生母亲一面。新月一生都无法理解她"母亲"为何一直对她那么冷漠,她一直努力讨她母亲欢心,乖巧上进,她一直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却在死后都不知道她喊了十几年的妈妈是她亲生母亲的姐姐,一直苛求自身却遗憾终身。
月明、月暗、月落是新月一生的写照,她无法得到的母爱由她父亲和老师来弥补。在去世的前一晚,新月躺在病床上盼天明,盼她心心念念的楚老师,在没看到楚老师前,她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不能睡,一遍遍地问天亮了吗,可以想象到当时新月内心的煎熬与无助,天渐渐亮了,她也渐渐变得虚弱,我描述不出新月去世时的那种悲痛,只记得自己的心像被人揪着,喘不过气。在黎明破晓前,在她心心念念之人到来前一刻,她永远地闭上了眼,黑夜终将新月掩埋。楚雁潮看着再也无法睁开眼看自己一眼的新月,他怨恨他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新月,为什么不在新月最痛苦的时候陪着她,在那一刻,他的世界崩塌了。他用心守护着新月,新月离去,他的心也不再完整。
新月走了,楚雁潮就什么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他与新月的甜蜜回忆。未名湖畔的心灵交流,不言而和的两颗年轻的心,深情表白以及无私的爱与照顾,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更让人感动至深的是在韩新月离去后,楚雁潮在她坟前深情演绎"梁祝",敢问世间还有哪种痛能超越阴阳相隔之痛。我觉得他们的爱情打破了宗教信仰的束缚,跨越了种种阻碍,虽最后阴阳两相隔,但他们的心、他们的灵魂却紧紧地绑在一起。梁山伯与祝英台,生前无法在一起,死后变成蝴蝶双飞双落不也是一种幸福吗。年龄、宗教、种族等都无法分离两颗融为一体的心。
楚雁潮以曲寄情,日日月月年年陪伴着新月。我想我现在很幸福,我所爱之人和爱我的人都在我身边,我不再奢求其他,我要用我一生去陪伴去珍惜身边每一个人,不让自己悔憾。
最纯洁的梦想,最动人的爱情,最悲戚的命运。一本书,道尽三代人六十年的心路历程,教会我的不只是像梁亦清那般宁静处事,更让我体验到了人间至善至美的爱情、亲情与友情,教会我珍惜身边爱我之人和我爱之人。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但请珍惜今天。
文档为doc格式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雪山心得网 www.xueshandaifu.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