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的学习体会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这样是学生听的累,老师讲的累,而且效果差。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才意识到,是我们的老师太强势,总是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我们总希望孩子们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忽视了学生都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的新理念,以及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听评课活动,在自己的课堂也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努力,逐步对“生本课堂”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生本课堂的提出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成为课堂的
“引领者”。
生本课堂中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是精耕细作, 我们总是不放心,从字词的音形义到文章的句段篇,表达方式到中心思想,人物的性格特征到文章整体结构,我们总是感叹课堂时间不够用,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
接触“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之后,深刻反思自己课堂上的'种种“恶习”,要想有实现生本课堂主张的“无为而为”的原则,教师就要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生本课堂看似简单,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预设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探讨和涉及的内容,学生的存在的疑问和感兴趣的地方往往会打乱教师预设的教学环节,这更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
二、 生本课堂中要求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刚开始接触生本课堂,在自己的课堂上去做尝试,学生质疑的问题总是那么肤浅?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仔细想想,他们的这些表现其实很正常的,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要想让学生正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正真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必须做好,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而且是必须要
让学生学会对文本中的知识进行筛选,能自己解决的知识点要能通过自己的途径尽可能的去解决,对不能解决的疑问要懂得归纳和整理,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体现出实效性来。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本课堂中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学生语言的交流。要让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要学会倾听,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地说有条理地说,课堂上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再次要培养认真负责的合作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让学生自主管理,这样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和实践,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多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明显了, 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轻松了。“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真正实现生本课堂,还需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多数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之后,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总之,生本教育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将这一理念真正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缔造教育改革的春天。当春色满园,百花齐放的春来来临之时,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作为教育工作者,静心去聆听花开的声音,当好花朵的守护者,尽情体会职业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学生带给我们的惊喜。
文档为doc格式
心得范文图文推荐
【生本课堂的学习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雪山心得网 www.xueshandaifu.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