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学习体会1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以下是我这次学习《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导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这样的数学课堂会逐渐的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人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小学数学学习体会220xx年9月28日至30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xx市第二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来不及欣赏沂河的美景,午饭后就立即赶往会场。稍作休息,沂河实验学校的的赵艳华老师便出场了,她执教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赵老师采用老课新上的方法,通过对帕斯卡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质疑,引导学生经历了“量、拼、算”的过程,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赵老师创新的设计思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
接下来于科长做了一个讲座,她首先介绍了本次的活动的日程安排和与会的老师,接下来回顾了第一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历程,在回顾的过程中讲了很多今后需要研究的内容,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进行草根式的研究等内容,让与会老师深受启发。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于科长为鼓励本次讲课的老师,每一次都适时的在QQ上留言,如“借人之智,成就自己”,如“让课堂拥有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等等,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这种人文的精神确实让人心生感动。缘于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同研究,共成长,因此本次活动还有一个“戏眼”:于科长为每位老师发了一张评价条,评价条上写有一位骨干老师的名字,抽到谁就在研修的这几天默默地观察谁,会议结束时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个“戏眼”不仅让每位老师感到背后有人在默默的观察、鼓励你,还可以实现自我约束。接下来的两天会发生怎样的精彩呢?期待着。
第二天早饭结束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听评课活动。截止到下午一共听了7节课。纵观7节课,各有特点,例如xx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巧妙,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步步自然和谐,水到渠成;xx老师上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十分大气,整节课可以说是着眼于数学的整体,立足于学生的个体,为学生后续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xx老师看似不经意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别具匠心的:深化对数对的认识,渗透坐标系的知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三维空间......是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润物无声;xx老师执教的《长方形的面积》很好的实现了问题、探究、过程的有机结合,古语说得好:“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韩老师在课中围绕两个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象韩老师那样不断的把求知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那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充满魅力;xx老师执教的《饮食与健康》是一节综合应用课,我很佩服她的勇气,类似该课型的课,很少人问津,而她却勇于实现自我挑战,并且挑战出了智慧的火花。她的教学流程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细细体味,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落实有效,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xx老师是一位很幽默机智的老师,他执教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经历了猜测、验证、结论、推测的过程,感悟到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有关。学生在张老师的课中精神是愉悦的,而思维却是高度紧张、极其活跃的;梁绍美老师执教的《点击双休日》上的也是异彩纷呈,我特别欣赏她与学生的平等对话,那是缘于一种对孩子心底的爱,正是由于这种师生间相互尊重,才使这节课显得如此和谐,如此平等,才使每一位学生敢想敢说,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xx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去设计,而是突出了“比”学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用“比”的简便性,这种有意识去创新的胆量值得肯定,每一次的进步不都是在革新中实现的吗?
7节课下来,紧接着就进入了分组研讨的过程中,我被分到《饮食与健康》小组,通过研讨组每位老师思维的碰撞,使我对于如何上好综合应用课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如何在数学中拓宽老师的思维,努力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呢?
研讨结束后,回到宾馆已近晚上9点,躺在床上,眼睛已合上,但思维还走在路上。
30日,也就是研修的最后一天,大家又集中在一起对每一节课进行了研讨,于是思维又在一次次的对话、互动、思辩中得到明晰,我很佩服这些老师们,像xx实验学校的xx主任、实验二小的xx主任、临沭的xxx老师等等,他们的见地、学识都值得我学习。从而我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真实有效打多少分?互动生成
打多少分?自己的专业水平打多少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主张与见解又打多少分?想来不禁汗颜。
回想 ……此处隐藏12708个字……奥数学习的经验的话,那么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考,思考,再思考。奥数的学习方法和乐趣全在于此。奥数的题目,一般都很灵活,没有固定的常规的套路可以遵循。要寻找到解题的路径,就只有不断的尝试。失败了,换个方法再来。记得我曾经为了一个题目尝试了多少种方法,每一种方法总是看起来好像行,可到最后发现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最后我虽然没有想出答案,但是,在思考寻找的过程中,其实我已学到了许多东西。当后来看到答案时,我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我的启发就是,学习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尝试。要问我的学习方法,我的回答是:没有方法。学习最重要的是乐趣。有了乐趣就有了动力,而且,你要想真正的走向奥数的殿堂,唯有喜欢她。如果学奥数,就是学一些僵死的知识,学一些固定的套路,那是很枯燥无味的。要真正喜欢上奥数,就必须不断的去思考,因为只有在思考中才能体味到奥数的乐趣。正是思考的快乐使我走上了奥数之路。
学会思考才是奥数的真正目标。
以上就是我学奥数的一些体验,希望能给热爱奥数的朋友带去些启发。
小学数学学习体会14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小学数学学习体会15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态。当我们拿着教案走进课堂时,如果心里想着:我讲课来了,学生必须坐好认真听我讲课!那么这节课一定不会太精彩!如果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来了,我一定让我们每个人学得愉快。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飞机上和坐在自行车上想问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和走进学生中间想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走进课堂时,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摆正,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忘记师道尊严,全身心投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老师要学会美化目标。任何一节课都有预定的目标,但是如何让目标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了。上课前,老师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语言描述达到教学目标后的美景,吸引每个孩子向着目标前进。
第三,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评价一节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们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难受极了,等欣赏到大海的美景时,一定会大打折扣。对于师生,学习过程是生命的常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
第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真的是这样,课堂的高效率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课堂的魅力也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能够吸引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二、努力拓展课堂的宽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三、挖掘课堂的深度
决定一个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节课的有效性,也与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我们的课本知识都是很浅显的,一般智力的学生自己看几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师像传声筒一样,只传授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当的挖掘知识的深度,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其实,每节课都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延伸课堂的长度
学生走出课堂时,如果觉得课堂上的东西都学会了,那这节课决不是完美的课;如果学生还愁眉不展,在思索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精彩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所以,下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课堂的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跟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当作学生探求知识的同行者,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办法。美国教育家帕尔墨说:“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吧。
文档为doc格式
心得范文图文推荐
【小学数学学习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雪山心得网 www.xueshandaifu.com 版权所有